【放缓】大摩: MCU行业需求放缓,看好RISC-V 边缘AI机会;应材预测Q1财季营收超预期;联发科宣布与Meta合作开发芯片

1.大摩:MCU行业需求放缓,看好RISC-V、边缘AI机会

2.因需求强劲,应用材料预测Q1财季营收将超预期

3.中国台湾制造业逾9000人放无薪假 包含信息电子厂

4.联发科宣布与Meta合作,将共同开发AR眼镜芯片

5.Rebellions明年初量产AI芯片ATOM,采用三星5nm工艺

6.谷歌CEO皮查伊:中国将成为AI领域的领头羊

7.【芯版图】政策热捧下,机器人关键部件国产、场景应用困局待破

1.大摩:MCU行业需求放缓,看好RISC-V、边缘AI机会

集微网消息,摩根士丹利(大摩)最新报告显示,“双11”、“黑色星期五”的需求仍不温不火,因此厂商正重新评估需求,预计下个月希望增加消费电子产品支出的消费者数量基本持平,预计Q4 MCU订单预订放缓。

大摩表示,意法半导体11月32位MCU价格持平,但是未来看到长期结构性优势,包括RISC-V、边缘AI计算,相关厂商有望获得增长。大摩看好乐鑫、兆易创新、新唐、芯海这几家MCU厂商。

尽管MCU行业仍在经历从生产商到终端客户的库存消化过程,但在Q3看到积极迹象,头部厂商的平均库存天数与行业持平。预计2024年领先的MCU厂商总资本支出将比2023年低3%。

大摩表示,2024年MCU行业是否复兴还有待观察,因为当前现货市场依然疲软,因此经销商预计近期不会涨价。若需求没有大幅提升,现货价格可能在未来1至2季度保持稳定。

2.因需求强劲,应用材料预测Q1财季营收将超预期

集微网消息,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公司预测第一财季(11月至明年1月)营收高于分析师预期。

根据LSEG(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数据,应用材料预计第一财季营收64.7亿美元,上下浮动4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63.7亿美元。

英特尔和AMD最近的财报提供了更多证据,证明个人电脑(PC)市场正在加速复苏,这对于疫情后一直面临供应过剩问题的行业来说是个好兆头。

今年专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的公司也使得应用材料设备支出的增加。调整后,该公司第四财季每股收益2.12美元,超出预期的2.00美元。其收入也超出预期。

由于存储芯片需求疲软,竞争对手Lam Research(泛林集团)今年10月预测收入低于预期,而KLA(科磊)由于人工智能工具的日益普及,预测收入高于预期。

3.中国台湾制造业逾9000人放无薪假 包含信息电子厂

集微网消息,11月16日,中国台湾劳动部门公布最新无薪假统计,制造业目前有221家、9186人实施无薪假,占全体无薪假人数高达90%,较上期增加18家、395人。

中国台湾劳动部门劳动条件及就业平等司副司长王金蓉表示,制造业无薪假主要仍集中在金属机电业,较上期增加403人,这期一家机床厂接续通报实施100多人,月休4天,实施至年底;其他多为中小型厂商。另外,信息电子业现有35家、1924人实施无薪假,较上一期增加3家、63人。

据悉,无薪假是厂商削减运营成本常见的一种方式,今年4月,中国台湾半导体封测厂群丰因终端需求疲弱,通报实施无薪假约200人。6月,PCB厂商欣兴电子约120人放无薪假,期限为3个月,天数为每月1至30天。10月,中国台湾一家半导体设备厂商通报实施130人,实施期间三个月,月休四天。

4.联发科宣布与Meta合作,将共同开发AR眼镜芯片

集微网消息,在近日举办的联发科2023峰会活动上,联发科与Meta正式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AR智能眼镜领域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

2023年10月,Meta推出了与眼镜品牌雷朋联名的智能眼镜产品,配备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等。下一代Meta智能眼镜有望内置显示屏,类似AR设备。

联发科与Meta的合作,意味着双方将共同开发专用于AR设备、智能眼镜的定制SoC芯片。关于Meta即将推出的AR眼镜,除了将搭载联发科芯片外,目前没有更多消息,预计将于2025年发布。

5.Rebellions明年初量产AI芯片ATOM,采用三星5nm工艺

集微网消息,Rebellions是一家韩国AI无晶圆厂初创公司,正准备使用三星5nm极紫外(EUV)工艺大规模生产数据中心专用的人工智能(AI)芯片。

消息人士透露,Rebellions近期与三星电子设计解决方案合作伙伴(DSP)之一SEMIFIVE完成了采用三星5nm量产AI芯片ATOM的合同,量产将于2024年初开始。

ATOM以其业界领先的图形处理单元(GPU)性能而闻名,与同等神经网络处理器(NPU)相比,能效高达3.4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ATOM在半导体芯片性能竞赛Global Benchmark中的表现,其性能比英伟达和高通等竞争对手高出1.4至3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今年早些时候,Rebellions通过三星代工厂的MPW(多项目晶圆服务)生产了ATOM原型,该服务可在单个晶圆上制造各种类型的半导体。这些原型被提供给KT Cloud和IBM公司。

与此同时,Rebellions正在加强与三星电子的合作,共同开发专门针对大语言模型(LLM)的下一代芯片Rebel。Rebel将使用三星4nm工艺,目标是在2024年下半年完成开发。

6.谷歌CEO皮查伊:中国将成为AI领域的领头羊

集微网消息,11月17日,在旧金山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谷歌及其母公司Alphabet的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 )表示,中国将成为AI(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头羊,并称美国需要在AI监管和创新方面和中国展开合作。

皮查伊在大会上接受公开采访时表示,中国在AI领域的规模“令人惊叹”,“从某种程度而言,作为一个确定的事实,中国将走在AI领域的前沿。”

皮查伊补充道,为推进AI的发展,就需要中美两国之间建立强大的合作关系:“长期看来,在像AI这样的领域中,只有在美国和中国进行深入交流的前提下才能取得进展……这必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

在采访中,皮查伊还谈到了谷歌即将发布的Gemini,这是一个基于大量数据集训练的大语言模型,它将与其他最先进的模型竞争,以自然语言响应回答提示。皮查伊称,目前公司的重点是“尽快”推出Gemini的“1.0”版本,然后再发布技术更复杂的后续版本。“我对于即将到来的创新感到非常兴奋,我们正是为了这样的时刻而创办谷歌公司。”

据悉,在今年5月的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首次透露其正在开发通用型AI Gemini。

7.【芯版图】政策热捧下,机器人关键部件国产、场景应用困局待破

集微网消息,人工智能正以迅猛的发展势头在各应用中快速落地,2024年被多家机构评定为AI手机和AI PC的规模出货元年,AI手机、AI PC、ChatGPT、自动驾驶等则组成了人工智能的“不同形态”。

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形态之一,人形机器人被誉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王冠,即打造出能够像⼈类⼀样在⼯⼚、办公室等场景中运⾏的机器,被认为是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10月20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正式将人形机器人产业建设议题摆放在众人面前,也进一步催生了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热潮。

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发布,产业链建设成关键词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于11月3日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解读,人形机器人的关键支撑技术在于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创新体系的建设主要指的则是“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体系的建设。

具体而言,一是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大脑”,增强环境感知、行为控制、人机交互能力,开发控制人形机器人运动的“小脑”,搭建运动控制算法库,建立网络控制系统架构。二是系统部署“机器肢”关键技术群,打造仿人机械臂、灵巧手和腿足,攻关“机器体”关键技术群,突破轻量化骨骼、高强度本体结构、高精度传感等技术。三是构建完善人形机器人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产学研用组成创新联合体,加快人形机器人与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模式。

聚焦到关键零部件及软件产品,包括通用整机平台、专用传感器、由高力矩密度减速器、高功率密度电机、伺服驱动器等组成的执行器、具有高动态运动驱动、高速通信等功能的专用芯片以及高性能运动控制器、液压等动力源、面向各场景的软件等。

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来看。根据招商证券发布的报告,2023年7月Optimus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其最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在身体机械部分有28个关节(14个旋转执行器+14个线性执行器),2个灵巧手共有12个关节(6个执行器*2)。其中,旋转关节方案为无框电机+谐波减速器+扭矩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轴承(角接触球轴承+交叉圆柱滚子轴承)+编码器;线性关节方案为无框电机+行星滚柱丝杠+力矩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轴承。

报告指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价值量主要集中在FSD系统、AI芯片、执行器、灵巧手肢体骨骼几个部分。

核心部件国产化进程待加速,产品应用还看场景突破

作为人形机器人的关键部件,谐波减速器、无框电机、力矩传感器等零部件产品同样也是目前国内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四足机器狗等各形态机器人产品中的关键组件。

有业内人士表示,谐波减速器常年处于进口垄断局面,无框电机则以韩国、美国等公司产品性能表现更优,国内多家机器人公司自研产品性能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而在液压驱动机器人研发上,关键组件液压泵在国内则难寻合适的供应商。

目前,在人形机器人产品领域,小米CyberOne铁大、优必选Walker系列产品、傅利叶GR-1、智元远征A1机器人、宇树Unitree H1等形成了国内主要玩家产品阵营,均为电驱动产品。

在国内人形机器人厂商阵营中,小米是在发布了机器狗“铁蛋”之后,于2022年8月发布了人形机器人CyberOne,优必选原主打送餐等轮式服务机器人市场,“上交大”系傅利叶以康复机器人为主要业务,“浙大”系宇树则一直专注于四足机器狗的开发。

对于各家来自“不同领域”的产品公司转战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一位业内人士告知笔者,不同形态的机器人产品本身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相关性。预示着后期这一阵营队伍或将扩大。

目前,据公开消息,各家仍然集中在机器人与场景的交互能力上,即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自主完成移动和操作的能力,鲜少谈及应用开发。

以宇树Unitree H1为例来看,据宇树官方披露,该机器人为于今年8月发布,单腿5个自由度,单手4个自由度(可拓展),搭载了宇树自研Unitree M107关节电机。其表示,Unitree H1售价在几十万元以内,为全球性价比最高。

走出实验室,降低成本是第一步。马斯克信奉通过自研提升产品性价比,针对人工智能应用,特斯拉相继研发了FSD系统、Dojo芯片等。马斯克曾表示,其目标是尽快制造出有实⽤价值的⼈形机器⼈。

智元机器人创始人“稚晖君”彭志辉此前则披露,智元自研了关节电机PowerFlow、灵巧手SkillHand、反曲膝设计等关键零部件,以此提升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能力、同时降低成本,此外在软件层面,智元还自研了AgiROS等系统。

但目前,距离商用似乎还为时尚早。另一位机器人产业坚定的“拥护者”告知笔者,在既有的机器人产品中,如四足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尽管国内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并且客户方面对于使用机器人的意愿和接受度很高,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还没有到来,关键还在于场景应用中各种细节问题的解决。其表示“机器人应用涉及的知识太多了”。

沃尔特·艾萨克森在《埃隆·马斯克传》也提到,在机器人走路这件事上,⻢斯克⼀直在⽐较⼈类和机器学习过程的不同。“⼀开始孩⼦是平脚⾛路,⽽后他们开始⽤脚趾⾛路,但他们⾛起来还是像猴⼦。他们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学会像成年⼈⼀样⾛路。⼈类的步态是相当复杂的。”

有业内人士向笔者透露,目前人形机器人产品尚未具备实际意义的商用,多是以提供给科研机构研发等使用为主。


夕夕海 » 【放缓】大摩: MCU行业需求放缓,看好RISC-V 边缘AI机会;应材预测Q1财季营收超预期;联发科宣布与Meta合作开发芯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