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高通在印度起诉传音专利侵权;水晶光电实控人被立案调查并留置;小米汽车获独立造车资质
1.突发!高通在印度起诉传音专利侵权
2.小米汽车获造车资质,尾标已由“北京小米”改为“小米”
3.突发!水晶光电实控人被立案调查并留置
4.海关总署:2024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5427.4亿元,同比增长25.6%
5.以价换量难挡销量下滑,合资汽车品牌盈利压力持续加增
6.2024年度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申报开始,围绕IC、AI等重点领域
1.突发!高通在印度起诉传音专利侵权
据国外媒体IP fray报道,高通正在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起诉传音控股集团侵犯四项非标准基本专利,诉讼号:Case no.CS(COMM)569/2024.。
业界表示,高通很少提起诉讼,通常它的芯片技术优势使其能够达成许可协议。近年来传音手机销量快速增长,根据Canalys统计,传音2024年一季度为非洲地区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厂商,份额达52%。
高通目前可能并未主张标准必要专利(SEP)权利,因为高通担忧司法机构做出FRAND(公平、合理、不带歧视性条款)裁决,该裁决有可能质疑高通为何对每部手机收取的费用高于其它所有SEP持有者的总和。
此前在与苹果的纠纷中,高通也试图避免任何关于SEP的诉讼,以避免直接冲突。
高通与传音的这场诉讼,凸显了印度作为专利执法场所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对此,集微网会持续关注后续发展。
2.小米汽车获造车资质,尾标已由“北京小米”改为“小米”
7月12日,工信部网站披露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85批)的车辆新产品公示清单中,收录了小米汽车的4款SU7相关车型,根据“企业申报车型公示详情”披露信息,产品商标均为“小米牌”,企业名称均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地址均为“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景路21号院”。
笔者同时留意到,4款车型的尾标均由此前的“北京小米”改为“小米”,这意味着,小米汽车已获得造车资质。
4款车型中,仅小米SU7 Max采用宁德时代(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三元锂电池,其于3款车型均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其中两款由宁德时代(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供货,1款有比亚迪旗下的弗迪动力提供(襄阳弗迪电池有限公司)。
4款车型的ABS型号均为ESP10,供应商为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小米SU7 Max的电机供应商为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其于3款车型均由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供货。
智驾核心感知器件方面,小米SU7 Max无激光雷达,其于三款均可选配激光雷达。
规格方面,4款车型长、宽分别为:4997mm、1963mm,不过高度略有不同,小米SU7 Max为1440mm,其于三款车型为1455mm。
3.突发!水晶光电实控人被立案调查并留置
7月12日,水晶光电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接到公司控股股东星星集团有限公司的书面通知,公司实际控制人叶仙玉被台州市路桥区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相关部门出具的书面通知,亦不知晓案件所涉具体事项。
其进一步称,叶仙玉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其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也未直接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本次立案调查事项系对叶仙玉个人的调查,与公司无关,不会影响公司正常运作。公司拥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规范的治理体系,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运作正常,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该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水晶光电聚焦光学赛道,围绕消费电子、车载光电、元宇宙三大应用场景布局产品业务,产品生态从单一的元器件拓展至元器件、模组及解决方案三者并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目前公司已构建了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第一成长曲线,奠定公司的业务基石;以车载光电为代表的第二成长曲线,实现突破性发展;以元宇宙光学为代表的第三成长曲线,获得业务机会。公司周期性跨越式发展路径清晰,为企业持续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从经营业绩来看,水晶光电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亿元-4.5亿元,同比增长125.45%-153.6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8亿元-4.2亿元,同比增长243.47%-279.62%。
水晶光电表示,上半年,公司坚定贯彻“调结构优布局,缩支出降风险,打造内生竞争力”的经营方针,通过聚焦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部管理等举措构建内在竞争力,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抓住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逐步回暖并在 AI 大模型驱动下向高端化转型的机遇,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锁定并深耕高价值项目,持续优化产品、市场和客户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盈利空间,增强头部优势,不断夯实消费类电子板块业务的基本盘。同时叠加降本增效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促使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保持良好的成长态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大幅提升,公司经营业绩再创新高。
4.海关总署:2024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5427.4亿元,同比增长25.6%
据海关总署发布,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1%,贸易规模再创新高,季度走势持续向好。出口方面,我国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六成,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均有2位数增长。
据中国海关总署7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7.14万亿元,增长8.2%,占出口总值的58.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6837.7亿元,增长10.3%;集成电路5427.4亿元,增长25.6%;汽车3917.6亿元,增长22.2%;手机3882.8亿元,下降1.7%。
同期,我国进口机电产品3.25万亿元,增长10.1%。其中,集成电路2588.9亿个,增加14.1%,价值1.27万亿元,增长14.4%;汽车33.2万辆,减少4.1%,价值1323.5亿元,下降11.8%。
5.以价换量难挡销量下滑,合资汽车品牌盈利压力持续加增
本土车企已成为全球汽车电动化先锋,无论是技术、车型、内饰、性能,都较传统燃油车有大幅提升,特别是今年以来本土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力,使得以燃油车为主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加速收缩。
从H1汽车销量数据看,合资品牌6月销量已在加速衰退,其中,上汽通用、郑州日产、广汽本田位居跌幅榜前三;除了销量滑坡,合资品牌的盈利压力也在持续加大,部分合资品牌甚至因销量、盈利双重压力而痛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6月销量同比暴跌1/4
根据乘联会数据,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6.7万辆,同比下降6.7%,1-6月零售984.1万辆,同比增长3.3%,其中,新能源汽车6月零售85.6万辆,同比增长28.6%,1-6月零售411.1万辆,同比增长33.1%;而燃油汽车6月零售91万辆,同比下降27%,1-6月零售573万辆,同比下降13%。
上半年除了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争夺市场,本土品牌与合资品牌的争夺战也成为新亮点。
从已披露数据看,本土新能源车企6月销量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伴随问界M7、问界M9加速放量,赛力斯彻底扭转颓势,今年以来销量节节攀升,其中6月同比增速达372.04%;阿维塔6月销量同比增速也高达167%,蔚来、极氪、岚图、零跑6月的销量增速均超过50%,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数据来源:车企月报、市场公开数据
与本土车企的增长势头相反,合资品牌能稳住局面的并不多,从数据看,主要合资乘用车品牌中,6月仅一汽丰田一家车企同比实现增长,且增速仅为2.28%,即便有6月销量增长加持,该品牌上半年销量仍同比下滑8.34%。
除了一汽丰田,其余合资品牌6月销量均同比下滑,其中,上汽通用同比暴跌72.02%,郑州日产暴跌48.72%,广汽本田暴跌43.34%。
相比6月单月表现,合资品牌上半年的表现要好一些,上半年实现销量增长的企业有4家,分别是长安马自达、长安福特、东风本田、上汽大众,分别同比增长14.44%、13.36%、4.79%、1.75%,销量下滑的品牌中,跌幅也要优于6月表现,如上汽通用,上半年销量同比跌幅为49.98%,而6月跌幅为72.02%。
上半年销量同比表现不及6月的仅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广汽丰田3家品牌,1-6月销量同比跌幅分别为8.34%、12.2%、28.28%,而这三家车企6月同比分别增长2.28%、下降6.55%、19.64%。
整体来看,马自达、福特、本田、丰田、大众、日产、通用7家国际品牌6月在华销量合计为49.57万辆,同比下跌24.69%;而他们1-6月的合计销量为308.19万辆,同比下降14.73%。显然,合资品牌于6月的销量在加速下滑。
数据来源:车企月报、市场公开数据
盈利压力陡增
事实上,合资品牌上半年能取得如上销量表现并不容易,大幅降价促销是为数不多的有效手段。
与过去合资品牌掌控市场话语权不同,在近几年加速创新积累下,今年成为本土新能源车企宣战合资品牌元年,率先出击的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头部品牌比亚迪,其于今年2月发布秦Plus荣耀版、驱逐舰05荣耀版之时,首次将矛头直指“长期占据这一价位的主流合资燃油车型”,打响了中国新能源车企全面反攻的第一枪,随后多家本土品牌纷纷响应。
受次轮攻势影响,合资车企被动大幅降价保销量,并与本土品牌就“电比油低”还是“油比电强”拉开了第一轮正面拉锯战。不过根据市场反馈,本土新能源车企真正做到了以官宣最低价格量产交付,而合资品牌的最低价主要用于舆论战,难以真正落实交付,这意味着,本土品牌在今年第一轮交锋中占据了上风。
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披露数据,欧系和韩系合资车因市场走势不强,促销力度最大,日系前期较小,近期大幅增长。
本土车企对合资品牌的首轮冲击影响很快就在财报中体现出来。
今年Q1车企财报数据显示,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三家本土品牌均实现了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增长,长城汽车净利润更是同比暴增17.5倍;而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北汽集团、长安汽车4家运营有合资品牌的汽车集团,Q1营收、净利润整体处于下滑趋势,特别是长安汽车,Q1净利润同比暴跌83.39%。侧面反映出,合资车企以价换量面临巨大的盈利压力。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各汽车集团2024年Q1业绩报告
相比第一轮攻势,本土车企的第二轮冲击来得更为猛烈。
比亚迪于5月28日正式发布第五代DM技术,以及搭载该技术的秦L、海豹06,两款车型具备全球最高46.06%的热效率,油耗降至2.9L/100公里,并提供最低9.98万元起的极具竞争力价格,直接对A+级、B级等合资车型形成降维打击。
除了比亚迪,奇瑞、吉利、上汽等自主品牌也推出有超高热效率、超低油耗、极具性价比的混动技术及车型,加速挤占合资品牌的市场空间。
受此影响,合资品牌从5月开始,销量呈加速下滑趋势。如上汽通用4-6月销量同比跌幅分别为37.92%、58.27%、72.02%,广汽本田4-6月销量同比跌幅分别为2.93%、41.31%、43.34%,受本土品牌冲击影响日益凸显。
目前,为保住市场份额,合资品牌又开启了新一轮的以价换量促销,这无疑加剧了合资品牌的盈利压力,近日更有东风本田、广汽丰田等多家合资品牌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表达了强烈不满,广汽本田、一汽大众、上汽通用、郑州日产等品牌甚至不得不于近日通过裁员、关厂等方式来降低运维成本。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2024年-2026年是国内汽车市场规模、成本和技术的关键决战阶段,未来3-5年合资品牌在华的市占率有望从40%跌至10%,释放出来的30%市场份额将快速被本土车企蚕食。
6.2024年度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申报开始,围绕IC、AI等重点领域
7月11日,上海长宁区、崇明区、嘉定区等多个区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度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认定申报工作的通知”。
据悉,为加快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支持各类高成长性企业升级打造创新型企业总部,根据《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认定和奖励管理办法》(沪发改规范〔2023〕3号)和市级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申报工作要求,组织开展2024年度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申报工作。
申请认定创新型企业总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范围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他重点领域(包括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由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明确的重点领域)。
2、在该区注册的工业企业或服务业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 亿元或市值达到 20 亿元,年度销售收入超过1 亿元或最近三年销售收入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以上;在沪具有研发、销售、结算等复合型总部功能,除本市外拥有两个(含)以上分支机构或对外投资的企业。
3、主要产品或服务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和相关规划重点领域,以及《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核心产业范围。
4、年度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在5%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等服务业企业为10%以上),或年度研发费用总额超过5000 万元,其中,在境内发生的研发费用占全部研发费用的比例不低于60%;年度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 10%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等服务业企业为20%以上),或年度研发人员总数达到 100 人以上。
5、在沪拥有主要产品或服务的核心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软件著作权等15 项以上,或创新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改良型新药、创新二类或三类医疗器械的产品注册证书等。
6、已获得以下认定之一并仍在有效期之内的优先: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和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企业。
7、部分指标未达到但总体符合以上基本条件,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突出行业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企业,经区政府同意并转报市政府同意后可作为特殊情况研究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