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麒麟5G平台将全面回归;中国IC进口额2023年下降15.4%;与美国有关?刘德音退休原因众说纷纭
1.台积电刘德音退休原因众说纷纭,分析称无关美国建厂
2.高通微软排他性协议今年到期 Arm芯片厂商迎来新商机
3.华为海思麒麟5G平台将全面回归
4.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3494亿美元,同比下降15.4%
5.苹果Vision Pro头显预售在即,传感器能否迎来新风口?
6.车用芯片、AI PC势头旺盛,驱动芯片厂商皆可受惠
1.台积电刘德音退休原因众说纷纭,分析称无关美国建厂
2023年12月19日,台积电发布413字简短新闻稿称,该公司董事长刘德音将于2024年股东大会后退休,并不再参与下届董事选举。台积电“提名及公司治理暨永续委员会”推荐副董事长魏哲家接任下届董事长,并将以明年6月下届董事会选举结果为主。
按照以往经验,在张忠谋任台积电董事长时,每遇董事长、执行长人事变动,台积电几乎都会召开记者会,由张忠谋亲自回答各种问题。 但这一次,台积电官方并未在第一时间说明,消息一出,各方传闻不断,许多分析将刘德音退休的决定和美国建厂的挑战连接在一起。
中国台湾地区业界近期向台积电相关主管、分析师和关键人士了解情况,发现刘德音退休的原因与大家预想不同。此外,台积电2024年运营表现,很可能出现先降后升的行情。
外界比对2018年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宣布退休时的新闻稿内容,认为刘德音是“被台积电宣布退休”。 对此,台积电表示,“新闻稿是刘德音亲自看过、批准的,”同时指出“差别在于,创始人退休时,是先开记者会才有新闻稿,所以直接引述他的话,这一次是预告6个月后刘董事长退休。” 关键就在“预告”两个字。
这一次新闻稿中宣布退休消息的“提名及公司治理暨永续委员会”,是刘德音上任后由他设立的; 摊开委员会的组成,是由刘德音和台积电的独董们一起做决定,魏哲家并不在这个委员会里。 台积电指出,刘德音退休的决定,在内部已经讨论好一阵子,2023年11月的董事会也讨论过,在张忠谋交棒给刘德音和魏哲家时,制度设计原本就预留魏哲家升任董事长的选项,这次的宣布不能说是意外。
魏哲家、张忠谋、刘德音
2024年台积电将董监改选,台积电表示,刘德音任期即将届满,加上他将满70岁,刘德音不认为他退休的新闻会有太多人关注,只要求要在退休前半年把消息公布出去,所以赶在圣诞节前发布。 目前刘德音暂离中国台湾休假,“他要把退休的原因和感想,留着自己讲,这是为什么新闻稿会这么短的原因。”
美国建厂计划,不受董事长退休影响
也有分析认为,台积电在美国建厂遇上挑战,刘德音退休是台积电对美国政府的“抗议”。
从台积电分工现状可知,现在台积电是双首长制,台积电也指出,“刘德音在台积电直接管理的单位,只有审计单位,并领导董事会,其他单位都是向魏哲家报告。”如果美国建厂在执行、采购、策画、制度设计上有不可行的地方,魏哲家同样可以踩刹车,“美国厂举办典礼时,总统拜登参访台积电,两人都是同时参与”,海外建厂的成败应该是由董事会负责。 整个美国设厂的决策,不会因为董事长退休,出现因人设事的状况。
台积电也解释说,目前美国亚历桑那州新厂,完工量产的时间和竞争对手三星一样落在2025年,进入的设备和机台算是按部就班,所以对折旧的影响不大,“用员工人数来讲就好了,美国厂大约1000多人,日本约600人,就算每个人薪水都3倍,跟台积电7万多员工的总数相比,影响还是有限。”
之前外界质疑台积电为何不先采小规模在美国试水温,降低风险,刘德音先前的答复是:“我们现在就是在试水温”,意指台积电美国厂并非大到超出负荷,亚历桑那厂附近预留的大批土地,是为未来大幅扩张用。 台积电强调,“这个计划目前并未改变。” 德国、日本等地的相关计划也未改变。
也有人猜想,是因为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对美国建厂有意见,希望刘德音退休。 中国台湾地区媒体向张忠谋身边的人士求证,得到的答案是:“张忠谋退休后,并未涉入台积电决策,也和这一次刘德音董事长退休的决定无关。”
综合多位台积电内部人员的观点,真正让刘德音想退休的原因应该是“工作劳累”。他负责国际化过程中的对外沟通,必须同时穿梭在美、日、德、中国大陆等各方政府、客户之间,许多国际贵宾、媒体他必须亲自接待;同时,台积电是专业经理人制度,他在公司的使命是强化董事会的功能,推动台积电ESG制度,要审查议案、和董事讨论、推动制度,如果2024年他续任,恐怕要做到73岁,“很累”才是他想退休的原因之一。
关于台积电2024年业绩,大摩、巴克莱、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这四大海外投资机构均看好台积电前景,给出“买进”评级,原因是生成式AI将提高先进制程需求,半导体产业已走出谷底,PC和手机需求复苏,以及海外扩张降低地缘政治风险。
根据最新爆料,2024年下半年,台积电3纳米制程将迎来多家新客户和新产品,届时不管是良率和客户结构都会远优于年初。
2.高通微软排他性协议今年到期 Arm芯片厂商迎来新商机
集微网报道 多种迹象表明,基于Arm架构的PC芯片正在成为全球半导体巨头竞逐的新战场。最近有消息称,高通微软排他性协议今年到期,Windows on Arm将不再由骁龙独占。
报道称高通和微软公司签署了一份排他性协议,规定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发布Windows on Arm平台笔记本电脑,必须要使用高通公司生产的芯片组。
惠普、联想、戴尔等公司此前都推出Windows on Arm产品,但根据协议只能使用高通芯片。
而在两家公司之间的协议今年晚些时候到期后,将为其它芯片厂商创造新的机会,可以打入这一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有更多的选择。
在这一市场,英伟达、三星、AMD等已经开始为Windows系统开发Arm芯片,国内也有此芯科技等厂商在发力。
3.华为海思麒麟5G平台将全面回归
集微网报道 最近有消息称华为P70 系列、小折叠屏等手机将于上半年发布,麒麟5G全盘回归。
有博主爆料,得益于Nova12系列的出色表现,华为2024年首周中国市场重回销量第一,今年上半年还有P70系列影像旗舰和走量小折叠屏等等新机,麒麟5G平台基本是全盘回归了。
在今年上半年,华为将会推出P70系列以及小折叠屏,这些机型也会使用麒麟5G平台,消息称P70系列搭载麒麟9010芯片。从华为近期发布的机型来看,麒麟5G平台将全面覆盖Mate系列、P系列、nova系列等中高端产品线。
分析师郭明錤透露,2024年华为手机出货量有望达到6000万部,成为行业内增长速度最快的手机品牌。郭明錤还表示,由于华为采用新的麒麟5G平台,预计2024年高通对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的SoC出货量将比2023年减少5000-6000万颗。
4.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3494亿美元,同比下降15.4%
集微网消息,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IC)进口数量和金额均大幅下降。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累计进口集成电路4795亿颗,较2022年下降10.8%;进口金额3494亿美元,下降15.4%。
2023年中国二极管和类似半导体组件(普通商品芯片的代表)的进口量也下降了23.8%。
中国集成电路和半导体设备进口疲软,反映2023年全球经济逆风,特别是中国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销售疲软。同时,该数据也受到中国提高本地产量以减少对进口芯片依赖的影响。
在美国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下,中国无法直接购买先进芯片,例如英伟达公司设计的H100和A100芯片。中国也正在提高传统芯片生产,包括用于汽车和家用电器的芯片的本地产量,以满足国内需求获得进展。
机构统计,中国本土半导体厂商2023年产能同比增长12%,达到每月760万片晶圆。预计中国本土芯片制造商将在2024年开始运营18个项目,2024年产能同比增加13%,达到每月860万片晶圆。
5.苹果Vision Pro头显预售在即,传感器能否迎来新风口?
集微网报道 (文/陈炳欣)苹果公司近日宣布,其首款混合现实(MR)头显Vision Pro定于2月2日在美国正式发售。或许是希望与Meta拉开距离,苹果在发布该款产品时,并没有将其定义为“元宇宙”设备,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空间计算”概念。通俗理解,空间计算的核心是将虚拟世界与现实空间进行融合,在XR(VR/AR/MR)、3D技术、机器视觉、物联网、传感、AIGC等技术的加持下,用户可利用MR头显等终端,更加身临其境地与数字内容和空间环境进行互动。从这一技术概念出发,传感器在空间计算中将扮演关键的环境感知和数据采集角色。通过传感器对大量空间参数的感知,再与处理器、网络、显示以及诸多AI算法的软硬件深度协同。不过,近年来,VR行业进入低谷,苹果Vision Pro发售,是否能够带动一波XR等空间计算概念类产品的热销,进而带动各传感器等领域的发展?
XR设备传感器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4%
秘密研发七年、延期发布三次、库克时代最重磅的创新产品、传奇设计师Ive主导的最后一款苹果硬件……发售之前Vision Pro的期待值就已拉满。在VR行业落入低谷期的当下,人们都在期待苹果的入场可以引爆市场。
对此,国际科技行业研究机构Omdia半导体研究高级分析师杨哲认为,Vision Pro可以说是目前苹果公司内部最重要的一个产品,无论是从视听体验、人机交互模式,还是空间操作系统、内容生态这几个方面,都给行业提供了可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苹果公司作为全球科技的领军企业,在目前XR行业的低谷时期,发售这款产品也为行业带来了曙光,增强了从业者对XR未来发展潜力的信心。一些消费者也重新关注XR产品。这些情况都将会在短期内推高市场的热度。
但是即便如此,XR行业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出现一个大爆发。Vision PRO有可能带来了一些超出预期的用户体验,可是受限于目前过高的定价,以及内容供给等方面的因素,短时间内Vision PRO还很难在消费级市场上做到普及的。
事实上,目前包括Vision Pro在内的XR头显产品,还存在着一些难题没有解决。首先,在硬件层面,目前的XR设备依然显得有些笨重,无法适应用户长时间的佩戴和户外行动。同时设备待机时间仍比较短,用户长时间使用眩晕和不适感在多数产品中依然存在。在内容层面,游戏和影音娱乐仍是XR设备的主要的应用场景。虽然Vision Pro在发布时苹果提出要将应用场景扩展到工作和社交领域,但是消费者在短的时间内还很难改变传统工作模式。
另外,一款XR产品想要获得成功,离不开庞大应用生态和开发者的支持。Vision Pro打造的空间计算概念,对很多软件开发者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考虑到前期的销量可能不会太高,很多开发者都不敢贸然投入。即便苹果联合了一些大型第三方内容平台对Vision Pro设备进行开发和适配,但是与手机iOS生态相比还有差距。再者XR目前的产业链还比较分散,仅凭苹果一家不可能做到短时间内完善整个产业链。整个行业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效率还不够高。也因此,此次Vision Pro的发售更像是一次预告。苹果为业界展示了一个未来的可能性,通过它会吸引一些应用的开发者参与进来,重新激活这个赛道,也会给XR行业指出一个发展方向,吸引一些从业者朝这个方向努力。
具体到传感器方面,杨哲认为由于Vision Pro初期的销量不会太高,预计2024年的销量不会超过40万台,而传感器在Vision Pro中的设备成本占比不高,约在8%~10%之间。因此,单一Vision Pro产品的发售,对整个传感器市场的规模带动作用将比较有限。目前,传感器在消费领域的主要份额还是在智能手机应用之上。
但是正如前面所言,Vision Pro有可能引领行业的一个趋势,未来新的XR设备中传感器的价值量有可能越来越高。Omida预测,从2022年到2027年,XR设备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4%。
实时性、精确度要求超越手机传感器
“空间计算”概念覆盖的范围更广。它的提出与发展,对于传感器行业不仅在市场层面,在产品技术层面也将带来更多更深刻的影响。据官网介绍,Vision Pro外部有多达10个摄像头(2个主摄像头、4个向下的摄像头、2个原深感摄像头和2个侧面摄像头),以3D立体方式感知用户和环境,内部还有4个红外相机,可以跟踪用户的眼睛并对虹膜进行3D扫描,帮助设备验证用户身份。
Vision Pro上还集成了激光雷达扫描仪,可以捕捉用户周围环境的3D视图;多个加速度计和陀螺仪可以帮助其跟踪运动和倾斜,实现6个自由度的跟踪;内置的麦克风可以执行语音检测和空间音频功能。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语音越来越成为人机交互的核心。
传感器在消费领域的爆发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流行。随着AIoT的发展,传感器正在展开新一轮浪潮,如智能手表、TWS耳机,以及XR设备等。与手机应用相比,以Vision Pro为代表的XR设备对传感器正形成一些新的需求趋势,包括人机交互时的实时性、精确度等,单个设备使用占比也会更高。
首先,XR的摄像头的主要应用在于对设备进行空间定位,和对用户动作的捕捉。虽然它也会用到1-2颗可见光传感器拍摄外界环境,但是与智能手机相比,其对图像清晰度、分辨率画质的要求都要低得多。因此,目前XR摄像头的方案多为采用红外感应传感器等,主要进行眼球追踪、手势识别、面部识别等。
惯性传感器也是XR设备集成的主要类型,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等。手机惯性传感器主要用于实现屏幕旋转、计步、游戏控制等检测。而在XR设备上面,惯性传感器的重要性更高,对精度和实时性的要求也更高,主要用于头部运动的捕捉等。如果传感器的精度和实时性不够,会直接导致用户使用中产生眩晕。
惯性传感器集成多个测量维度也是XR头显中存在的一个重要趋势。比如把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的陀螺仪结合起来可检测六个自由度 (6DoF)的运动,甚至再加上三轴磁力计,这样就可以检测到9个自由度(9dof)。同时,XR领域目前也存在多传感器融合的趋势,通过对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比对,可以得出一个最优结果。
行业发展需提升战略高度“再认识”
随着苹果Vision Pro等相关XR设备的持续发展,相关市场必将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可以参考的市场包括,当前VR/AR设备的销售量级为1000万台左右,家用游戏设备的销售量级为2000万台左右,智能穿戴设备的销售量级在4000万台左右。在此发展过程中,中国传感器企业能够获得的市场机会有多少?
杨哲认为,目前VR设备用到的传感器类型是比较多的,包括图像传感器、MEMS麦克风、激光雷达、ToF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等。国内传感器企业目前在声学领域如MEMS麦克风、CMOS图像传感器以及光学传感器领域具有一定优势。这些企业在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领域已经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也有望在XR市场的回暖中受益。另外一些厂商,如传感器封测厂、光学模组等,也会享受到XR市场爆发的红利。但是,在一些精度要求比较高的惯性传感器领域,国内厂商的实力相对较弱。目前各大XR厂商主要还是以采购国外产品为主,欧美日厂商如意法半导体、博世、 TDK等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国内传感器行业的特点是企业数量比较多,但是往往规模较小,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也以中低端为主。因此,一方面需要国家在政策加大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加大在人员、资金方面的投入,甚至包括在一些基础学科上加大投资。
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郭源生在演讲中也指出,传感器行业入门门槛高、壁垒高,投资大、风险大。国家需要把传感器发展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进行“再认识”。同时还要进行产业化发展的顶层设计,需要有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和相应的人力、物理资源配置,打造传感器产业生态体系,形成国家层面的传感器产业集群,以集群化方式发展传感器产业,形成有效的合力,避免资源分散、体系不全。
6.车用芯片、AI PC势头旺盛,驱动芯片厂商皆可受惠
本届CES 2024消费电子展亮点在于AI PC、车用、显示器技术等领域,驱动IC从业者将扮要角,提供人机接口关键芯片,与面板、车用或OEM厂密切合作之下,驱动IC将迎新应用成长。
其中,奇景光电最为积极,新一代AI芯片支持多重传感技术; 此外,PC业者及面板厂纷纷推出新应用,OLED屏幕、高透明Micro LED显示器等,皆须驱动IC予以实现。
CES 2024规模超越2023年,AI主轴贯穿各大应用领域,AI PC更是成为焦点。 各家厂商搭载不同功能的AI应用,例如针对提高视频质量,增进智能降噪、背景模糊等功能。
另外车载应用,大面积显示器及互动式车载车窗,也提升汽车半导体含量,为驱动IC业者带来更多新应用。
PC屏幕驱动IC为中国台湾厂商之主场,背靠ODM/OEM品牌业者,联咏、天钰、瑞鼎等业者皆有望受惠,在导入AI之后,优异的运算效果,硬件同时迭代升级,以传递更佳的视觉流畅性、色彩饱和度,OLED使用量也将提升。
车载部分,近年由于OLED显示面板之广色域及高对比的显示特性,在汽车显示屏上,尤其是豪华车显示屏,OLED被采用率也逐渐提高。 奇景光电于LCD车用显示器IC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也深耕车用显示器AMOLED面板领域; 敦泰亦同样耕耘于车用显示器市场,并打入中国大陆系品牌供应链。
驱动IC业者分析,随着汽车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智慧座舱需求激增,功能多样成长,面板尺寸逐渐变大、甚至达到pillar-to-pillar全景显示(panoramic view)、曲面屏幕及任意形状(free-form)多元化显示设计,无不考验业者硬实力。
不过随着产品规格升级,赋予产品更多价值,有助产品单价的提升,业者透露,车用TDDI与一般手机TDDI的价格差距达1.5~2倍,高阶特规款式更佳;另外,尺寸的放大、分辨率提升,使用的数量也开始增加,包含中控、副控、后座,搭载率上升,估计到2025年单车三片将为标配; 因此,车用产品一直是持续布局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