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证券:IC行业复苏延续,AI应用厂商积极“出海”

(文/姜羽桐)瑞银证券11月19日举办线上媒体交流会,瑞银证券中国科技硬件分析师俞佳、中国科技软件分析师张维璇,分别就中国半导体和AI应用发展进行分析,并作前景展望。

就明年半导体细分市场的判断,俞佳认为:“受地缘政治及提前备货的影响,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幅度不会很大)。但是,中国半导体设备公司在国内市场份额的提升空间和增长潜力很强,我对此持乐观态度。”

张维璇对AI应用“出海”前景也给予了积极评价。他表示,中国很多很好的AI应用,海外用户是觉得相对好用的,因此明显看到海外AI应用的付费率、客单价等方面都好过国内,这导致很多AI应用的厂商更加关注海外市场,然后慢慢辐射国内。

2023年弱复苏,IC行业有望继续向好

“半导体行业具有周期性,今年一二季度以来,晶圆代工、封测、IC设计在内的整个半导体行业进入明显的复苏状态。”俞佳以晶圆代工行业举例,今年二季度、三季度以来,包括四季度展望,晶圆代工行业的产能率均维持在相对良好的状态,中国大陆主要的半导体封装测试公司产能利用率在三季度维持在70%~80%的水平,表现好过其他地区。

瑞银证券判断,主要有以下两大主因推动产业复苏:

其一,2022年下半年以来,消费电子及手机行业较早地进入下行周期,国内企业的占比较高。而在消费电子及手机行业进入复苏周期后,中国产业链受到更多正面的影响。

其二,和国产替代的大趋势密切相关,智能手机、汽车等行业中,中国半导体公司非常明显地有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机会,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更强的竞争力。譬如手机图像传感器企业,其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在全球销售。

俞佳说道:“总体而言,2023年是弱复苏的一年,如果将AI部分去除,从全球角度来看增长是非常有限的。但相对来说,中国在今年确实表现良好,很多半导体细分领域的中国公司有望将这一趋势延展到2025年。”

就产业中长期观察,瑞银证券认为,过去几年国产替代的趋势将进一步延伸,特别是制造环节,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该趋势目前尚未看到被暂停/停滞的风险。此外,刻蚀、薄膜沉积等更加高端的应用领域,中国设备厂商获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往前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助力点。

相关数据印证了瑞银证券这一观点——根据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对79家销售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统计,今年上半年,半导体设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9.8%,为542.3亿元。预计2024年国产半导体设备销售收入将增长35%,超过1100亿元;在大陆市场占有率增至30%,比去年增长5个百分点。

AI应用渗透率加速,国产大模型“日拱一卒”

市场担心由于高性能GPU的限制,或将阻碍中国生成式AI发展,但瑞银证券认为,2024年中国AI行业发展成果令人鼓舞。

2024年年初,瑞银证券软件团队发布关于中国AI行业的报告,认为中国AI长期发展的潜力是被低估的。中国AI应用的渗透率有望从明年起加速,由AI带动的软件、云服务市场,未来5年预估的复合增长率有望超35%。

张维璇从模型性能,以及成本两方面作说明:

首先,模型性能方面,基于公开测试集Benchmark的评分,国产大模型厂商的性能水平已接近GPT4的水平。在一些垂直应用的领域,比如数学、Coding、AI Agent等能力,看到很多大模型厂商通过IAG、监督微调、强化学习等方式,在不增加算力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大模型准确度。同时,中国有非常活跃的AI开源社区及开发者,还有广泛的应用场景,都在帮助大模型“日拱一卒”。

其次,成本控制方面,假设算力没有很明显的提高,通过算法也带来了主力AI模型成本的下降。很多大模型厂商在今年年中率先降价,很多主力模型价格可以降到1元每百万token的水平,今年9月甚至进一步下降,极大降低用户使用大模型的成本。

张维璇提出,近期看到“中国前十大AI移动应用(C端的应用)”,月活前十大应用加起来超过1亿,是很大的月活体量了。从大模型API日均调用量看,6月价格下降开始计算,到现在API调用量也增长了大约8倍,日均调用量指标增长了8倍,中国AI的使用率确实在不断提高。

“由于AI大模型本身训练和推理成本比较高的特点,倒逼很多AI创业公司从第一天起就需要思考清楚自己的商业化路径。我们也看到很多中国AI创业公司不仅关注国内市场,现在也纷纷关注海外,探寻‘出海’的新增长动能和定价的可能性。”张维璇说道。


夕夕海 » 瑞银证券:IC行业复苏延续,AI应用厂商积极“出海”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