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细算的coser,都在淘宝服饰评论区
cos是个力气活,用爱发电是常态,金钱、精力和时间的消耗更是难以计量。
角色像不像,道具是否还原,会不会ooc(out of character,出戏),曾是以往所有coser最关心的问题。
出cos的服装往往在一次漫展或一次拍摄就在家吃灰,或者挂上闲鱼回血,投入到下一次cos的消费中去。
但在当下,cos的年轻人里,精打细算的「印象穿搭」蔚然成风。
这是二次元受众进一步扩大化的结果,亦是消费观念改变的时代,对服装日常化提出的一种期待。
印象穿搭,主打一个神似
二次元苦cos服久已。
追求还原度定制的服装常常只穿一次,在衣柜落灰直到下一个好心人在闲鱼冲动买下。
服装厂家批量生产的cos服,往往质量不稳定,也不在乎细节的差异。价格确实稍微便宜了一些,但便宜的cos服会有很强的塑料感,选择的布料不是像抹布就是像窗帘。
而约个人制作者的成本总是居高不下,等待时间也是尤其漫长。定制的尺码也让cos服游回二手市场回血变得困难。
印象穿搭堪称cos界划时代的伟大发明。
或许目前还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但是你可能已经与之擦肩而过。
以角色形象作为灵感进行服装搭配,以求神似。服装来自普通淘宝店而非面向粉丝的cos服店铺,更日常、更实用,也更实惠。
将角色形象中最突出的特征提取出来,配色是第一步,紧随其后是服装的材质、廓形、设计风格,加上类似的配饰营造整体氛围。
还原度肯定不如原教旨的cosplay,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想要cos《光与夜之恋》的女主,跟随小红书推荐涌向一家外贸店,一件几十块钱的仿范思哲连衣裙,就能在国乙展和查理苏结婚。
想要cos齐司礼,只要瞄准一家小众男装淘宝店,买有设计感的白衬衫就能穿出薄薄身材的清爽少年感。评论区的整齐划一的老齐风和各种cos委托照片更是看得人大饱眼福。
而英伦风的一顶小礼帽的评论区因为《重返未来1999》的主角维尔汀变得热闹。
穿着蓝色洛丽塔裙子戴着金色假发出街,也会像是塞尔达公主从海拉鲁大陆走入三次元。
在传统cosplay中事实上已经流露出这样的趋势,将cos服日常化。
《孤独摇滚》中的女主角波奇酱是个穿着粉红色运动服套装的吉他手,热门番剧与日常感服装的组合让cos服的选购选择变得格外多,但大家反而涌向了「常服」,因为一款普通的粉色运动服质量会更好。
cos服,走向日常化
cosplay、lolita、汉服三坑圈内的爱好者将普通人的衣服称为「常服」,早期激进者甚至将其称为「地球人服装」,用以标记差异,展现个性,也寻求认同。
「常服」与cos服之间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不同的服装就是切换现充与阿宅的开关键。
因此,把原本夸张的服装复刻得像常服就算一种ooc,cos服的还原程度往往是非常核心的问题。
白羽告诉我,公共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红博主出cos,尤其并非coser出身者,或多或少会面临这样的审视。有时还会有粉丝集体「出警」,评论区,甚至引发大规模讨论的。
B站某三百万粉丝美妆博主cos《新世纪福音战士》明日香的战斗服被指服装不仅准备粗糙不符合人设,还有色情导向。抖音某六百万粉丝博主cos《崩坏:星穹铁道》刃被指还原度不够还要硬吃这口饭,博主回复后进一步引发关于cos还原度、coser颜值、cos态度等一系列问题。
是否具有公共影响力是对cos还原度要求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是不具影响力的个人行为,那就不必解释,不必追究,毕竟漫展上的coser说到底都是为了表达对特定角色的喜爱。
但针对博主,其公共性意味着出一次cos就是一场对于角色的宣传,而对还原度的态度更是踩着粉丝的底线。
然而本就不追求一模一样的印象穿搭,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
分享的帖子在表明是印象穿搭的同时,往往还加上「#ooc致歉」的tag,护甲叠满了的coser们正在改变这场原本高门槛的游戏。
更何况,参与这场印象穿搭狂欢的,也就是负担不起昂贵cos服的普通人。
cos委托也为cos服日常化趋势添一把火。
所谓cos委托,就是女生委托女生cos自己喜欢的乙女游戏男性角色进行一日约会或参加漫展。
这时,追求纤毫尽显的cos服就显得有些一板一眼了,在符合角色人设和穿衣风格基础上,自己搭配的服装,往往更chill更有真实感,才更真切的感受到coser将爱人带入这个他不能抵达的次元。
二次元游戏的流行,二次元受众扩大化,都带来了更多希望扮演自己喜爱角色的普通人。不再那么纠结于C圈黑话的学习和洗白,原先小圈子抱团取暖甚而排外的气氛也确确实实在改变。
白羽告诉我,其实大家的态度已经变得缓和许多。毕竟大家都是同担,怀有对同一角色的喜爱,希望cos服还能日常穿着又有什么问题呢?拥有自设oc(original character)的人那么多,为自己喜爱的角色搭一套衣服怎么也称不上滔天大罪,对cos态度是否端正指手画脚,何尝不是一种求全责备?
服装可以平替,爱不分高低
如同city walk的流行某种意义上就是中产生活方式观念转型的体现,cospaly走向日常化实际上也是随消费观念的变化而来。
一直以来,出cos都不是一件容易事。
有人气的角色可以选择跟团,付定金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商家开始制作。等待漫长的数月的周期,补上尾款,才有机会在下一次展子穿上喜欢的角色的cos服。
相对冷门的角色则来得更麻烦。要么找专业人士定制仅此一件的服装,要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从头到脚都靠DIY解决。就像为明星应援久了,剪辑p图写文案的技能样样都锻炼出一样。
漫展上免费的场照往往转头找不到那个摁快门的摄影师,而找专业摄影师保证「出片」意味着又是一大笔钱。
为了实现角色的还原度,一次cos需要制作专属服装和道具,找妆娘,毛娘,道具娘,更是源源不断的开销。
但是定制的cos服转头在闲鱼就挂着了,甚而只是付了定金,成品还遥遥无期的cos服都可以提前几个月挂在闲鱼。告诉大家预计三个月之后会穿去漫展,预计一月份就可以打包卖掉。早早就有人评论“蹲蹲”,开始卖了“踢我一下”。
不过不一定能顺利卖出去,拆卖砍价屠龙刀,定金尾款跑单,都是横亘在cos服和现金之间的鸿沟。
说到底,印象穿搭,就是高价cos服的DIY平替。
白羽告诉我,一个更加浪漫化的说法是,喜欢的角色或许也会希望我们把钱花到更需要的地方。比起为了一模一样的不实穿的cos服吃一个月的土,游刃有余而又可以日常穿着的印象穿搭,其实更能显示自己的爱吧。
在大多网络社区上找某一角色的「印象穿搭」的帖子,评论区八成是感谢和赞赏,还有两成是问链接。
淘宝服饰区的评论,同好如同在异世相遇,共享同一种文化,对暗号、开玩笑,显得更祥和热闹一些。
这些不断放大的交易场景和活跃的社区氛围,通过囊括更多圈层的人群去延展平台的边界限制,向人们展示的是更多的想象空间。
精打细算的年轻coser,改变的不仅是cosplay的圈子氛围,也将为平台和商家带来一些新的可能性。
转自https://www.tmtpost.com/675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