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11项成果牵头获批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含SiC功率器件成果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周益春教授、邓成教授、田聪教授分别牵头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李亚超教授(专用项目)、张玉明教授分别牵头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张琰教授、程文驰教授分别牵头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闫峥教授、武越副教授分别牵头获批自然科学二等奖,李娜教授牵头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刘怀亮教授牵头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项目一:畴结构涂层薄膜材料及其器件的破坏与调控机制
(周益春教授)
该项目成果围绕重大装备对超常环境安全服役的需求,抓住铁弹及铁电畴结构是材料具有超常性能的本质,针对畴与超常性能关联难、畴效应的多场耦合建模难、畴-性能-失效的调控机制难三个科学难题,建立了畴与宏观性能关联的表征方法与模型,构建了材料及其器件多场耦合试验方法及破坏机制,阐明了考虑畴效应的超常性能材料调控理论与机制,项目成果在重大装备等领域获得应用。
项目二:多模态数据统一表征学习理论与方法研究
(邓成教授)
该项目成果针对多模态统一表征学习在异质数据的拓扑结构、特征表示和语义关联面临着结构映射失配、特征分布偏差、语义关联间隔等三大核心难题,以多模态数据智能处理中的空间结构、特征分布和语义关联为主要研究目标,提出了多模态数据结构匹配的新机制,形成了多模态特征对齐的新理论,发展了多模态语义关联的新方法,从三个层面系统地解决了多模态异质数据统一表征难题,推动了多模态智能处理的发展,为其理论研究提供了创新的基础模型和实现方法,并在多个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成功应用,有效推动了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项目三:可扩展的抽象精化可信验证
(田聪教授)
该项目成果围绕大规模软件系统验证的挑战难题,建立了可扩展的高效抽象精化可信验证框架,提出了验证时插值和动态偏序约简新方法,并以数字证书软件链为应用示范,开展实证验证研究,系统地构建了以抽象精化方法为核心的数字证书软件链可信性验证理论方法和平台工具。项目成果对工业界多个浏览器产品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成功应用于我国探月工程三期月地高速再入返回飞行器等多款航天软件,为国家重大工程得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项目四:高压低功耗碳化硅功率器件关键技术及应用
(张玉明教授)
该项目成果针对SiC功率器件击穿效率低、功率密度小、可靠性差的问题,攻克了高击穿电压电场调制与芯片终端保护技术,发明了凹槽辅助场限制环场调制技术、新型“高频刻蚀”工艺和多层掩模多步刻蚀技术,研制了终端击穿效率达到90%、具有高稳健性的SiC超高压功率器件;攻克了高功率密度SiC芯片设计与工艺技术,实现特征导通电阻低至4mΩ‧cm2的SiC MOSFET器件及高效率SiC超级结功率器件,有效提升了器件功率密度;攻克了长寿命、高可靠性SiC芯片关键技术,建立了L型围栅场调制、双区浮动结调制技术及终端电场区域陷阱电荷俘获和发射机制模型,有效解决了器件氧化层失效问题,为实现高稳定击穿特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项目五:相控阵多功能一体化跨域组网测控技术
(张琰教授)
该项目成果针对传统测控覆盖受限、容量不足,难以满足持续密集高速增长测控需求的问题,攻克了传统航空航天测控系统“架构封闭硬绑定、体制孤立不互通、国土建站难扩展”的核心难题,形成了相控阵多功能一体化跨域组网测控技术成果,构建了多功能可重构弹性测控体系架构,提出了多体制异构网络一体化测控技术,设计了分布式网络化跨域突发测控方法,实现了天基测控、地基测控、组网测控等多种体制的无差别互连能力,保证了测控系统容量与作用范围的持续高增长。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重大天基、地基测控系统以及卫星、无人机、浮空器等多型平台。
项目六:面向复杂救援环境的空天地一体高保障应急通信关键技术与应用
(程文驰教授)
该项目成果针对传统应急通信存在多协议难融合、多链路难选择、多业务难适配等瓶颈问题,攻克了高效应急通信所亟需解决的网络保障难、链路保障难、业务保障难痛点问题,研究面向复杂救援环境的空天地一体高保障应急通信关键技术并开展应用,实现了区域化多救援队伍多网络协议的内生融合、提升了复杂场景下应急通信的链路质量、保障了多类型业务混合传输时的服务质量,形成了系列化的空天地一体应急通信装备,并制定了应急管理部《应急指挥无线宽带自组网系统》标准。
项目七:专用项目(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李亚超教授)
据悉,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309项。其中,最高科学技术奖3人;自然科学奖46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25项;技术发明奖19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7项;科学技术进步奖235项:一等奖37项,二等奖88项,三等奖110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人;创新驱动秦创原奖4人。